一、指数编制背景与意义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转变”重要指示十周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更多叫得响的品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我国品牌发展和知识产权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商标品牌是法律意义上的商标与经济学意义上的品牌的有机统一,是企业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要求的关键举措,也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高度重视商标品牌工作,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推进商标品牌建设”“加强中国商标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全球推介”等明确要求;《“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专项部署实施“商标品牌建设工程”;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进一步强调“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培育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为进一步推动商标品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制度基础。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在《商标法》修改中更加注重商标品牌的运用,制定发布《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规定》,印发《“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品牌建设相关文件,从法律和政策层面为全国商标品牌建设强化保障。全国各地区积极推进商标品牌建设,探索商标品牌培育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商标品牌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升,商标品牌在各地区高质量发展中的贡献日益增加。
为客观评价全国各地区商标品牌发展综合水平,加强商标品牌建设工作政策指引和数据参考,2020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连续五年指导中华商标协会编制发布“中国商标品牌发展指数(Trademark and Brand Development Index,简称TBDI)”,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商标品牌发展综合水平进行指数测评。作为国内首个量化测评地区商标品牌发展水平和建设成效的指数化工具,“中国商标品牌发展指数(TBDI)”坚持采用公开、可测的客观数据构建指标体系,经过五年的探索改进,已初步具备量化表征各地乃至全国商标品牌发展质量效益的功能。本次指数测评进一步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商标品牌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对原有各项指标进行审核修订,优化重构指标体系,全面提升指数的科学性,力争为各级政府提供政策制定和绩效评价的辅助工具,为各类主体开展商标品牌建设提供参考,为促进提升企业和区域商标品牌价值、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品牌经济是以商标品牌为载体,统筹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要素,牵引经济市场化、集约化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创建与打造知名商标品牌,涉及科技、文化、管理等因素,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彼此动态联系。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及企业软实力发展品牌经济的过程,也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推动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知识产权强、产业强、商标品牌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路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次中国商标品牌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基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进行优化,形成“3+1”结构的Brand-EPSB模型,即3个维度围绕商标品牌建设过程进行构建,1个维度针对商标品牌发展效果进行构建。指标体系最终包括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其中:
“E1.商标品牌创造培育”对应知识产权创造环节,主要考察商标品牌创造基础(市场主体总量水平、商标品牌运营投入、对外贸易规模比重等指标)和商标品牌创造活力(发明创新集约程度,商标价值转化增速、示范企业建设规模、创新企业培育水平、专利产品等指标)。
“P2.商标品牌运用推进”对应知识产权运用环节,从广泛度(区域品牌、产业集群品牌、地理标志商标等指标)和成熟度(强势商标品牌、商标品牌价值转化、商标品牌运用规范等指标)两个维度进行量化测评。
“S3.商标品牌服务保障”是保护、管理和服务环节的综合,一方面通过公共服务便利度和市场化服务供给等指标来反映地方商标品牌服务环境,另一方面通过监管保护、政策供给等指标来反映地方政府针对商标品牌的相关行政服务效能。
“B4.商标品牌综合效益”是反映商标品牌发展的效果,主要考量商标品牌的经济效益(收入贡献等指标)和社会效益(促进就业和消费者满意度等指标)。
相较于此前年度的指标体系,“中国商标品牌发展指数(TBDI-2024)”基于修订和完善的原则,进行了系统性的调整、删减及重构,更加突出商标品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科技创新对商标品牌的支撑作用、强势商标品牌的引领带动作用等,尤其是围绕科技创新,增加了反映专利密集型产品情况的“E1.2.5产品平均专利密集度”和反映科技创新集群情况的“E1.2.6科技创新集群水平”两个指标。此外,对部分不符合当前形势要求的指标进行了换算或替换。
指数的各级指标权重主要通过综合运用专家意见法和层次分析法来确定。
编写组通过公开数据和政务数据得到全国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商标品牌发展指标数据。由于原始数据类型丰富、来源多样,不同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量纲差异,为了便于开展中国商标品牌发展指数(TBDI)年度间的纵向比较,编写组对指标数据进行量纲对齐、对数转换处理,按照各级指标权重,计算指数初始值并进行百分制转换,最终计算出中国商标品牌发展指数(TBDI-2024)。测评结果(如表2、表3所示)显示,我国商标品牌整体发展状况良好,但区域间差异显著。
具体而言,过去一年我国商标品牌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全国商标品牌发展稳步推进,东中西部整体呈梯次发展
2024年全国商标品牌发展总体得分为81.04分,整体呈稳健发展态势。TBDI-2024得分排在头部的省份主要来自我国东部地区,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为广东、浙江、北京、江苏、上海,这些地区凭借其发达的经济基础、优越的市场环境和丰富的创新资源,在商标品牌建设方面展现出了强劲的实力和竞争力。排名位于中段的省份大部分为中部地区,这些省份在商标品牌建设方面也展现出积极进展,虽与东部沿海省份存在差距,但通过政策引导、市场环境优化及创新能力提升,这一差距正逐步缩小。大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包括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区的位次与往年基本持平,而广西、云南、陕西等省份的排名位次则出现较为明显的提升,监测结果表明上述省份在商标价值转化增速、产业集群品牌开发水平、商标品牌政策供给强度等方面表现良好,对TBDI-2024得分提升贡献较大。
(二)商标品牌顺向效应依旧显著,成为多省经济战略先导
将商标品牌发展指数排名与各省GDP排名相比发现,超半数省份具有顺向效应,指数得分排名领先于GDP排名,或与其保持一致。其中,上海、北京、天津(GDP排名分别为第10、13、24位)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顺向效应较为突出,尤其北京的顺向效应高达10个位次。上述地区在商标品牌综合效益方面表现良好,在持续保持商标品牌消费满意度等方面优势的基础上,在商标品牌经济收入贡献、发明创新集约程度、科技创新集群水平、对外贸易规模比重等方面表现突出。这一现象说明,大部分省份已认识到商标品牌蕴含的巨大潜力,通过挖掘商标品牌价值助推经济增长,商标品牌已成为多省经济战略先导。
(三)商标品牌创造培育潜力突出,区域增长动能有待平衡
商标品牌创造培育的指标主要依据上市公司营销投入、进出口总额等数据来反映培育的基础,并重点关注当地发明专利、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专利密集型产品、科技创新集群等体现创新能力的指标。全国商标品牌创造培育指标得分为75.17分,在优质商标品牌培育方面潜力较大。从指标排名看,广东、北京、江苏三省市分别以90.87分、89.55 分、89.09-->